WFU
顯示具有 蔡銘娟醫師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蔡銘娟醫師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5年8月20日 星期三

壓力大、愛喝含糖飲料?小心糖尿病正悄悄找上門




#Adobe_Stock


李先生的故事:從藥物到體質調理的血糖控制之路


李先生,55歲,在金融業工作多年。長時間的壓力與應酬,使他習慣每天來杯含糖飲料提神。父親早年因糖尿病併發症過世,讓他一直有危機意識,因此定期檢查。

三年前,他被診斷為第2型糖尿病,靠飲食調整與口服降糖藥,血糖曾一度穩定。但半年前因工作量大增、作息失衡、運動量驟減,血糖與糖化血色素直線上升。西醫建議增加藥量,甚至考慮胰島素。

這讓他疑惑:「我藥也吃了,為什麼還是控制不好?」朋友提醒他,中醫或許能幫忙「調體質」,於是他走進了中醫診所。


西醫看糖尿病:代謝失衡的慢性疾病


在現代醫學中,糖尿病的關鍵是胰島素作用異常,造成血液中的葡萄糖無法順利進入細胞利用,導致高血糖。


主要類型


  1. 第1型:多見於年輕人,胰臟幾乎不分泌胰島素,需依賴注射。
  2. 第2型:佔九成以上,與肥胖、遺傳、飲食不當、運動不足有關。初期胰島素分泌正常,但細胞反應遲鈍(胰島素阻抗),之後胰島素分泌也會下降。
  3. 妊娠糖尿病:懷孕期間出現,產後雖多數恢復,但未來罹病風險升高。


診斷依據(任一條件即可,前三項需重複驗證2次以上)


  • 糖化血色素(HbA1c) ≥ 6.5%
  • 空腹血漿血糖 ≥ 126 mg/dL
  • 口服葡萄糖耐受試驗第2小時血漿血糖 ≥ 200 mg/dL
  • 典型的高血糖症狀(多吃、多喝、多尿與體重減輕)且隨機血漿血糖≥ 200 mg/dL


常見症狀


  • 三多一少:多吃、多喝、多尿、體重減輕
  • 容易疲倦、視力模糊、傷口癒合慢
  • 併發症先出現才被診斷的情況也不少


治療目標


  • 生活調整:少糖、少精緻澱粉;規律運動提升胰島素敏感度
  • 藥物治療:口服降糖藥或胰島素
  • 長期監測:血糖、血壓、血脂,以及眼、腎、神經、足部健康


長期風險


  • 視網膜病變 → 失明
  • 腎病變 → 洗腎
  • 周邊神經病變 → 足部潰瘍
  • 心血管疾病 → 中風、心肌梗塞

這些風險讓許多患者即使數據穩定,也長期處於心理壓力之中。


中醫怎麼看糖尿病


在中醫眼中,糖尿病屬於「消渴」範疇,早在《黃帝內經》就有記載。病機核心是陰虛內熱、津液不足,而受影響最大的臟腑是肺、脾、腎。

致病因素包括:

  • 先天體質虛弱(尤其陰虛)
  • 長期嗜甜、重口味飲食
  • 長期壓力或情緒鬱結
  • 過勞或生活作息無節制

中醫將消渴分為三型:

  • 上消(肺燥):口乾、多飲、尿多
  • 中消(胃熱):多食易飢、便乾、消瘦
  • 下消(腎虛):尿頻、乏力、腰膝痠軟


中醫的調理策略


中醫治療的重點不在「直接壓低血糖」,而在「恢復身體平衡」。核心目標是:

  1. 滋陰潤燥、生津止渴:補足陰液,減少內熱
  2. 健脾益氣、調理腸胃:提升運化功能
  3. 補腎固攝:減少尿頻、提升耐力
  4. 疏肝解鬱:減少壓力對血糖的破壞

配合中藥、針灸、食療與生活習慣改變,不少患者在血糖數值下降的同時,整體精力、睡眠和情緒也有顯著改善。


李先生的轉變


李先生的證型屬「肺燥、脾熱、腎陰虧」。中醫為他制定了三管齊下的方案:

  • 內服中藥調理陰虛與燥熱
  • 針灸改善代謝與情緒壓力
  • 飲食與作息調整(戒掉含糖飲料、晚餐減量、每週三次快走


三個月後,他的空腹血糖和HbA1c明顯下降,夜間尿頻減少,體力變好。更重要的是,西醫在評估後決定不再加藥,甚至逐步調低劑量。


孫政醫師門診表




2025年8月6日 星期三

揮別「長新冠」,中醫幫你調回健康!






長新冠是甚麼?


所謂「長新冠」(Long COVID),簡單來說,就是新冠病毒感染之後,症狀持續超過三個月甚至更久,身體一直沒有完全恢復健康的情形。長新冠的症狀很多樣,常見的包含:

  • 持續的疲倦:總是覺得累,即使睡眠足夠,也精神不濟。
  • 腦霧現象:注意力無法集中、記憶力變差,思考變得困難。
  • 呼吸困難或持續咳嗽:容易喘、經常咳嗽,甚至覺得呼吸很吃力。
  • 胸悶或胸痛:胸口經常感覺壓迫或悶痛不適。
  • 嗅覺味覺異常:吃東西的味道改變,甚至聞不到氣味。
  • 睡眠問題:難以入睡、睡眠品質不好,經常失眠或睡眠中斷。
  • 關節疼痛:出現持續的肌肉痠痛或關節不適。
  • 腸胃問題:經常腹脹、腹痛,容易腹瀉或便秘。
  • 皮膚症狀:皮膚容易出現紅疹、癢感或其他不適。

這些困擾可能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工作甚至心理健康。


為什麼會出現長新冠?


從西醫的角度來看,長新冠的原因可能是新冠病毒感染後,免疫系統過度反應或持續的發炎狀態,導致多種器官與系統無法完全復原,產生持續的症狀。

從中醫的角度解釋,感染病毒後,身體若未完全清除病毒的殘留影響(稱作「餘邪」),或因感染導致身體抵抗力下降(稱為「正氣不足」),就會出現各種反覆或長期的症狀。

因此,中醫強調徹底清除餘邪、增強身體正氣,是緩解長新冠症狀的重要關鍵。


中醫如何有效調理長新冠?


中醫治療長新冠的特色,是透過整體調理,改善患者的體質與免疫狀態,讓身體逐漸恢復平衡與健康狀態。以下介紹常見的調理方法:


1.中醫調理:


中醫會根據不同症狀與體質區分「證型」,針對性地進行調理,以下列出幾種可能的情況:

  • 疲勞無力(氣虛型):補充氣力、改善疲倦感。
  • 呼吸困難、咳嗽(痰濕型):清除痰濕、改善呼吸道症狀。
  • 腦霧、記憶力下降(氣血不足型):調理氣血,幫助提升記憶與注意力。
  • 睡眠障礙、情緒不穩(心神失養型):調節情緒、改善睡眠品質。
  • 關節疼痛(氣血瘀滯型):促進血液循環、改善關節與肌肉不適。
  • 腸胃不適(脾胃失調型):調理腸胃功能,改善消化問題。
  • 皮膚症狀(濕熱或血熱型):改善身體濕熱或血熱狀態,緩解皮膚不適。


2.針灸治療:


針灸透過針刺身體特定部位,調整氣血循環,改善神經與免疫系統的功能:

  • 對於長期疲倦、精神不振,能有效提升體力與精神狀態。
  • 對呼吸不順暢、胸悶咳嗽,能改善呼吸功能與舒緩不適感。
  • 對腦霧、記憶力下降的患者,有助於提高思考的清晰度與專注力。
  • 對睡眠問題、情緒焦慮者,具有安定心神的作用,提升睡眠品質。
  • 對關節與肌肉疼痛,有助於緩解疼痛,增加肢體活動能力。
  • 對腸胃不適,有調整腸胃功能的效果,舒緩消化系統的不適。
  • 對於皮膚症狀,能改善循環、調整免疫系統,減緩皮膚的癢感與不適。


3.日常生活調整:


中醫也非常強調生活方式的調整,建議患者:

  • 規律作息:維持固定睡眠時間,避免熬夜,促進身體自我修復。
  • 均衡飲食:少吃刺激性或油炸食物,多吃新鮮蔬果、健康蛋白質。
  • 適當運動:避免激烈運動,選擇溫和的活動,如散步、伸展操或瑜伽。
  • 情緒放鬆:透過冥想、深呼吸或和朋友聊天,降低焦慮感,維持良好的情緒狀態。


長新冠不是絕症,中醫能幫您走出困擾!


儘管長新冠可能帶來許多生活上的困擾,但透過中醫整體性的調理方式,無論是藥物、針灸或生活調整,都能逐步減輕各種不適症狀,幫助患者恢復健康與活力。

如果您或您的親友正在為長新冠的各種症狀所困擾,不妨尋求專業中醫師的協助,透過整體的調理方式,逐步走出困境,重新擁抱健康自在的生活!


孫政醫師門診表




2025年6月18日 星期三

中醫治療鼻竇炎(Sinusitis)




#Adobe_Stock


診間劇場


40歲的T小姐,從小就有鼻竇炎的困擾,如果平常的感冒沒處理好,就很容易變成鼻竇炎。

鼻竇炎常見的症狀有黃綠濃稠的鼻涕、整天塞住的鼻子,同時也常伴隨著頭暈頭重頭痛、眼眶脹痛及精神不濟,而喉嚨常感覺卡痰,說話太多就聲音沙啞,也產生了睡眠上的困擾。

西醫診斷T小姐為亞急性鼻竇炎,給予抗生素治療。服用抗生素後,T小姐常感到胃不舒服,鼻竇炎症狀也容易反復發作,因此到天韻中醫找蔡銘娟醫師尋求治療。

經過蔡銘娟醫師三個月的中藥調理,T小姐的鼻竇炎症狀大幅改善。

首先,讓我們先了解鼻竇是甚麼!


人體的頭顱骨內有四對鼻竇。鼻竇的空腔可以減輕頭顱骨的重量,空腔內覆蓋著粘膜的組織,具有防禦的作用。鼻竇也可以增加呼吸吸入空氣的溼度和溫度。另外,鼻竇可以幫助發聲。


鼻竇炎常出現的症狀


鼻竇炎就是鼻竇內的黏膜腫脹發炎。發炎腫脹的黏膜容易造成鼻竇阻塞,使得鼻竇內的分泌物變得濃稠。當鼻竇內的分泌物引流不順,鼻竇內鬱滯過多濃稠的分泌物時,就會導致鼻竇炎的產生。

常見的鼻竇炎伴隨的症狀有頭痛、眼眶脹痛、鼻涕倒流、咽喉異物感、聲音沙啞。

鼻涕倒流到咽喉部位時候,舌咽神經和迷走神經會被鼻涕刺激,持續性的神經刺激造成了錯誤的神經反射回饋。所以在發聲時,聲帶肌肉呈現持續性的緊張狀態,所以常常會有咽喉卡卡緊緊及聲音沙啞,類似卡痰但是卻咳不出痰的症狀。


西醫鼻竇炎的診斷標準


西醫主要依據病史、症狀的診斷、和影像學檢查。


中醫古籍對鼻竇炎的看法


明朝陳實功說︰鼻痔者,由肺氣不清、風濕郁滯而成,鼻內肉結如榴子,漸大下垂,閉塞孔竅,使氣不得宣通。腦漏者,又名鼻淵。總因風寒凝入腦戶與太陽濕熱交蒸乃成。其患鼻流濁涕,或流黃水,點點滴滴,長濕無乾,久則頭眩虛暈不已。

鼻淵為鼻流濁涕或流黃水,鼻流濁涕久了就會頭眩虛暈,很像現代醫學所說的鼻竇炎。

鼻竇炎在中醫臨床上看來,確實多數如古文所說的多為濕熱交蒸造成,但還須考量是否有中醫的外邪存在,如:風、寒、暑、濕、燥、火。如果有外邪的存在,治療上應該一併處理。

再者,現代人生活環境和飲食習慣的不同,加上沉重的工作壓力,使得治療上考量的點需更多更完備才可以作更有效的治療。這方面還是由合格的中醫師經由”望、聞、問、切”的診斷後,給予專業判斷。


鼻竇炎患者適合看中醫嗎?

急性鼻竇炎中有七成是病毒感染,病毒感染的鼻竇炎並不是抗生素的治療範圍,也就是說用抗生素療效並不大,治療上建議給予症狀上的保守治療。

慢性鼻竇炎,可以採取中醫治療來減少抗生素的使用。此外還應該注意是甚麼原因造成慢性鼻竇炎的反覆發生。中醫在治療鼻竇炎之外,可以一併調理身體,才能使身體的免疫力及修復的機制提高,防止慢性鼻竇炎反覆發生。


鼻竇炎的治療還需注意什麼?


1.控制過敏性鼻炎的狀況
2.是否有牙科的感染
3.均衡的飲食,避免刺激性食物
4.充分的睡眠
5.良好的運動習慣


結論


臨床上常遇到鼻竇炎的患者使用抗生素的療效不佳,很可能是因為現代人工作壓力大、飲食不調、睡眠不足的狀況下,使得人體的免疫能力低下和自我修護能力減弱所導致的。

中醫相信,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鼻竇炎如果沒有好好的調養,都很容易復發。 中藥的鵝不食草、魚腥草、黃芩、黃連都具有多重抗菌性,可以成為抗生素的另一個治療替代藥物。


蔡銘娟醫師門診表





桃園天韻門診預約


2025年5月24日 星期六

清冠一號不只治新冠!流感來襲也不怕!






什麼是台灣清冠一號?


「台灣清冠一號」是由台灣中醫藥研究所研發的中藥方劑,原本是針對新冠肺炎(COVID-19)輕症或中症患者設計,它具有清熱解毒、宣肺化痰、抗病毒和消炎的功效,可以用來緩解症狀、減少病情惡化。


清冠一號的主要成分及綜合藥理作用分析


清熱解毒、抗發炎、抗病毒:如板藍根、黃芩、魚腥草。

宣肺止咳、利咽化痰:如桔梗、栝樓實、薄荷。

疏風解表、改善感冒初期症狀:如荊芥、防風、薄荷。

健脾行氣、消除脹悶:如厚朴、甘草。


清冠一號的使用時機:感染新冠肺炎時


當患者感染新冠肺炎時,若出現以下症狀且經醫師診斷為輕症或中症,可考慮使用清冠一號:

發燒、喉嚨痛、咳嗽、多痰

鼻塞、流鼻水、呼吸不順

胸悶、疲倦、食慾不振

痰黃或痰黏稠,伴有口乾舌燥

清冠一號能夠幫助減輕發炎、舒緩呼吸道症狀,並有助於抑制病毒繁殖,減少病情惡化的風險。

注意:

不建議用於無症狀感染者或作為預防用藥。

中重症患者若出現呼吸困難或血氧下降,需立即就醫並依醫囑使用其他適當療法


清冠一號的其他適用情況


除了新冠肺炎外,清冠一號的藥理特性也使它適合在以下情況下使用,前提是經過中醫師辨證後評估確認:

1. 上呼吸道感染(流感、風熱型感冒)

症狀: 發燒、喉嚨腫痛、咳嗽有黃痰、鼻塞流黃涕

原因: 感冒或流感病毒引起的風熱型症狀

作用: 清冠一號有助於清熱解毒、緩解發炎、改善咳嗽與喉嚨痛

2. 急性咽喉炎或支氣管炎

症狀: 咽喉腫痛、咳嗽不止、痰黃且稠、聲音沙啞

原因: 細菌或病毒感染導致的炎症反應

作用: 清冠一號可發揮消炎止咳、化痰的作用,有助於改善呼吸道不適

3. 長新冠(COVID-19康復後遺症)

症狀: 咳嗽持續、痰多不易化解、胸悶氣短、疲倦無力

原因: 餘邪未清,肺部餘熱或痰濕未盡

作用: 清冠一號加減方可幫助清理殘留的炎症反應,促進肺功能恢復

4. 鼻炎或過敏性鼻炎急性發作(風熱型)

症狀: 鼻塞、流黃鼻涕、打噴嚏、眼癢喉癢

原因: 過敏反應伴隨風熱侵犯呼吸道

作用: 清冠一號中含有魚腥草、板藍根等清熱解毒的藥材,有助於緩解急性鼻炎症狀

5. 其他風熱型疾病

症狀: 口乾舌燥、目赤腫痛、皮膚紅腫發熱等

原因: 體內熱毒積聚,表現出風熱症狀

作用: 清冠一號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在中醫師辨證後可作為輔助治療


不適合使用清冠一號的情況


雖然清冠一號有良好的清熱解毒作用,但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使用:

無熱證者: 若患者屬於寒性體質或症狀屬於風寒型感冒(如怕冷、流清鼻涕、無汗等),不宜使用清冠一號。

孕婦與哺乳期婦女: 使用前需經醫師評估。

幼童與年長者: 若有慢性病史或身體虛弱,需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腸胃功能不佳者: 清冠一號含有清熱藥材,部分人可能出現腸胃不適。


專業評估,安全使用更有效


清冠一號原本是針對新冠肺炎輕、中症研發的中藥處方,但由於具備清熱解毒、化痰止咳的功效,在中醫師的診斷下,也能應用於流感、咳嗽、咽喉炎等風熱型疾病。

不過,並非所有人都適合使用清冠一號。是否對症、是否合乎體質,需經由中醫師辨證後決定,才能發揮最大療效,也避免誤用或副作用。


孫政醫師門診表




2025年5月19日 星期一

擺脫痛經,中醫教你不再每個月受罪!




#Adobe_Stcck


每個月的生理期,你是否總是被劇烈的腹痛折磨,甚至影響日常生活?


25 歲的上班族小芳,從青春期開始,每次月經來潮時都會出現嚴重的下腹痛,有時疼痛甚至會延伸到腰部,像針刺般劇烈,嚴重時還得請假休息。雖然熱敷和止痛藥能短暫舒緩,但痛經依舊準時報到,讓她每個月都苦不堪言。

直到她決定嘗試中醫調理,才發現原來痛經是可以改善的!


為什麼會痛經?西醫的解釋


西醫將痛經分為「原發性痛經」和「繼發性痛經」兩種:

1. 原發性痛經(功能性痛經)


 • 多發生於年輕女性,特別是剛開始有月經的少女 

 • 沒有器質性病變,即生殖器官沒有異常

 • 主要與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 過度分泌有關,導致子宮過度收縮,造成疼痛

 • 通常隨著年齡增長或生育後有所緩解


2. 繼發性痛經(器質性痛經)


 • 多發生於已婚或年長女性

 • 由於生殖器官出現器質性病變,如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腺肌症、慢性骨盆腔炎、子宮肌瘤等,導致痛經

 • 經期前後可能伴隨經血異常、經量增多、經期延長等症狀

 • 需要針對病因治療,例如藥物、手術等


中醫如何看待痛經?


中醫將痛經稱為 「經行腹痛」,指的是女性在月經前後或經期時出現週期性小腹疼痛的症狀。中醫認為,痛經的主要原因是衝任二脈與胞宮的氣血運行失調,導致 「不通則痛,或不榮則痛」。

簡單來說,當氣血運行不順暢,經血無法正常流動,就容易產生疼痛;如果氣血不足,子宮得不到充分滋養,也會出現疼痛。


中醫痛經的常見分型與治療方向


1. 氣滯血瘀型

症狀:經前或經期小腹脹痛,按壓不適,經血色紫暗,有血塊,血塊排出後疼痛感減輕,乳房脹痛,胸悶易怒,舌質暗紅或有瘀點,脈弦澀。

治療方向:行氣活血,祛瘀止痛。

2. 寒凝血瘀型

症狀:經前或經期小腹冷痛,熱敷後疼痛減少,經血量少,色暗有血塊,畏寒肢冷,面色蒼白,舌苔白,脈沉緊。

治療方向:溫經散寒,活血止痛。

3. 氣血虛弱型

症狀:經期或經後小腹隱隱作痛,按壓較舒緩,經血色淡、質稀,神疲乏力,頭暈心悸,面色蒼白,舌淡,脈細弱。

治療方向:補氣養血,和中止痛。

4. 肝腎虧損型

症狀:經期或經後小腹隱隱作痛,腰酸腿軟,經血量少,色淡,頭暈耳鳴,小便清長,舌淡苔薄,脈沉細。

治療方向:補腎填精,養血止痛。

5. 濕熱蘊結型

症狀:經前或經期小腹灼痛,按壓不適,經血紫紅、質黏稠,帶下量多,色黃臭穢,伴有口渴、低熱,小便黃赤,舌紅苔黃膩,脈滑數。

治療方向:清熱除濕,化瘀止痛。


小芳的案例:體質與中醫治療方式


小芳的症狀符合寒凝血瘀型痛經,中醫師為她開立溫經湯加減調理,並建議她:

1. 避免寒涼食物(如冰品、生冷水果、生魚片)
2. 經期做好保暖,避免受寒,穿著合適的衣物
3. 按摩三陰交、氣海、關元等穴位,舒緩經期疼痛


三個月後的變化


小芳遵循中醫師的建議,服用了三個月的中藥,並且調整了生活習慣。

第一個月:經期疼痛明顯減輕
第二個月:不再痛到需要吃止痛藥了
第三個月:手腳冰冷的情況也改善了

中醫師告訴她,中醫治療痛經的重點不只是暫時止痛,而是透過體質調理,讓身體恢復平衡,最終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痛經可以改善,找對方法最重要!


痛經的成因複雜,每位女性的體質不同,治療方式也應該個別調整。因此,最好的方法是尋求專業中醫診斷,根據自身體質進行個人化治療。

透過中藥調理、飲食調養和日常保健,痛經是可以改善甚至根治的。

現在就開始調理身體,讓生理期不再是折磨!


孫政醫師門診表





蔡銘娟醫師門診表





2025年5月8日 星期四

胃食道逆流




#Adobe_Stock


C先生是一位年輕有為的斜槓青年,除了一份穩定的正職工作,下班後還兼職另一份事業,因為這樣晚餐時常無法好好進食。

長期下來喉嚨常覺得卡卡且易乾咳,晨起吐酸水和腹瀉症狀也越來越頻繁明顯,漸漸地甚至因為夜晚腸胃不舒或胸悶痛影響睡眠。

C先生覺得身體的狀況讓他越來越不舒服也影響到工作的效率而來求診。我跟C先生說你目前所有的狀況都是典型的胃食道逆流所造成的症狀,但胃食道逆流的治療不是只有靠藥物,因為這疾病復發率很高,所以除了利用中藥有效治療之外,還要靠你自己的努力才能減少復發。

開立了中藥,並且花點時間衛教,果然在連續服藥後一個月明顯改善,不但咳嗽改善,晨間吐酸緩解,排便也不再黏黏如腹瀉狀,晚上也可以舒服地睡覺。

因此請C先生耐心再多服藥1-2個月等腸胃完全修復,並把脾胃調養好再慢慢停藥,服藥期間每天觀察自己腸胃及排便狀況。


胃食道逆流與胃潰瘍


胃食道逆流跟胃潰瘍是兩種不相同疾病,但常相互伴隨發生。胃潰瘍是指胃酸侵犯胃部黏膜但黏膜細胞無法正常修復而造成胃黏膜局部的受損,胃潰瘍典型症狀就是食後1小時胃痛、腹脹、胃嘈雜。
 
胃食道逆流是指胃酸上逆並侵犯食道,所以牽涉的範圍通常不只有胃還牽扯到食道咽喉的狀況。

因此,胃食道逆流的症狀呈現多樣性,臨床上常見的症狀胸口灼熱感、食後腹瀉、慢性咳嗽、慢性咽喉炎。造成胃食道逆流的原因也較多,但大部分是因壓力、飲食或生活習慣不正常引起。

然而有些胃食道逆流的原因是器質上的變化,如:食道裂孔疝氣或下食道括約肌功能不佳引起。
 
胃潰瘍造成的原因多由於藥物使用不當引起(非類固醇消炎藥物、阿斯匹靈)或是幽門桿菌感染。 


胃食道逆流中醫觀點


胃食道逆流中醫觀點胃食道逆流在中醫觀點是本虛標實。脾胃氣虛為病之本 、氣機陰陽失調為病之機,食積、痰、濕、瘀血為病之標。

中醫治療上主要除了調肝補脾胃還要審查病患是否有夾雜食積、痰、濕、瘀血等病理產物。如果這些病理產物狀況嚴重且評估影響病情較重時,應該先處理食積、痰、濕、瘀血等標的問題,正如所謂的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

等這些問題與不舒服症狀解決時再處理疾病本虛的問題,所以中醫治療必須標本同治,才能把疾病的根本給解除。
 
胃食道逆流依照中醫證型區分主要有:肝氣鬱滯、痰濕阻滯、飲食積滯、脾胃氣虛、寒濕內阻...等。臨床上,治療胃食道逆流常常不是單一證型治療,臨床上常看到夾雜不同證型或是互為因果關係,這些都得仔細辯證分析,並推斷疾病主因,才可有效治療。


胃食道逆流注意事項


胃食道逆流因飲食習慣及生活作息而影響。

治療胃食道逆流除了用藥還需要病患生活上多注意
 
1. 避免睡前3小時進食
2. 避免大吃大喝、暴飲暴食
3. 避免吃飯過快或湯飯同時食用
4. 避免生冷、甜食
5. 避免三餐不定時
6. 減少食用易脹氣食物(如豆類、地瓜、花椰菜、洋蔥)
7. 減少飲用酒精、咖啡、茶
8. 減少腹部壓力 (如肥胖、咳嗽、排便不順、搬重物、穿著緊繃的衣物等)


結語


看到C先生的例子讓我很感慨,人們努力工作是為了可以維持好的生活,但身體沒顧好,生活及工作都會受影響,家人也跟著受累。人生很長,短跑衝刺是不是可以累積足夠的資產而提早退休呢??還是穩定長跑才能讓好的生活持續?

中醫常說脾胃為後天之本,脾胃出狀況其實就影響五臟六腑的運作。所以一個人如果脾胃沒顧好,接下來身體狀況就會開始走下坡。年輕能多嘗試、多努力當然很好,但不要忘記照顧身體。所謂留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把身體顧好才是所有的根本阿!


蔡銘娟醫師門診表





桃園天韻門診預約


2025年4月11日 星期五

壽美降脂一號膠囊:紅麴產品安全性與血脂管理






近期,日本小林製藥的紅麴保健品事件引起社會關注,使許多人對紅麴相關產品的安全性產生疑慮。紅麴是一種經過長期研究的發酵產物,廣泛應用於食品與健康管理領域,但不同的生產過程可能影響產品品質與安全性。因此,在選擇相關產品時,應特別留意原料來源、製造規範及安全監測標準


壽美降脂一號膠囊的安全性與品質管理


「壽美降脂一號膠囊」的原料是為衛福部專案進口 RMI(中藥製劑原料:紅麴)INACTIVE YEAST MONASCUS PURPUREUS WENT(紫紅菌株)(壽美降脂一號膠囊 LIPOCOL FORTE CAP.衛署藥製字第047152號)製造使用,未使用小林製藥或坊間其他廠家原料。生產過程從原料入廠檢驗至產品完成檢驗(COA),全程巖守藥廠GMP製造規範。

「壽美降脂一號膠囊」研發過程完成「人體臨床試驗」,「藥物動力學」,「藥物交互作用」等臨床試驗並執行「藥品安全監視管理辦法」,「中藥藥品安全監測通報」等安全性監測規定,同時逐年多次發表實證醫學研究,安全性殆無疑虞,請安心使用。

「壽美降脂一號膠囊」經檢測確認不含桔黴素(citrinin),避免對腎臟可能的影響。


臨床數據參考


根據研究,服用 8 週後,可觀察到以下變化:

總膽固醇(TC) 減少 20%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 減少 26%
三酸甘油酯(TG) 減少 14%
去輔基脂蛋白 B(Apo B) 減少 25%
總膽固醇與高密度脂蛋白比值(TC/HDL) 減少 20%

此外,臨床試驗顯示,「壽美降脂一號膠囊」的耐受性良好,但仍需根據個人情況進行適當監測與調整。

這些數據可作為血脂管理的參考指標,是否適合使用,建議由醫師評估。


壽美降脂一號膠囊的健保適用條件


根據全民健康保險的給付規定,醫師可根據病患的血脂數值與健康狀況,評估是否使用降血脂藥物。以下為健保給付條件的參考標準:

1. 無心血管疾病但血脂偏高者
總膽固醇(TC)≥200 mg/dL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130 mg/dL
三酸甘油酯(TG)≥200 mg/dL

2. 已確診心血管疾病、高血壓、糖尿病等相關疾病患者
總膽固醇(TC)≥160 mg/dL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100 mg/dL
三酸甘油酯(TG)≥200 mg/dL

血脂管理應與健康生活習慣並行,並定期監測血脂變化,以評估治療效果。


服用方式與監測建議


每日兩次,每次一顆,建議於早晚飯後服用
若血脂達標,醫師可能調整為每日一次,維持最低有效劑量
服用期間應定期檢測血脂、肝功能及肌肉酵素(CPK)數值,以確保身體適應情況
搭配健康飲食與規律運動,以達到更好的血脂管理效果


不適合使用的族群


部分族群在使用前應與醫師討論,評估風險與適用性:

肝功能異常或活動性肝病患者
孕婦或哺乳期女性,需由醫師進行評估
曾有肌肉病變或相關病史者


可能的不適反應與藥物交互影響


部分使用者可能會出現輕微腸胃不適、肝酵素(SGPT、LDH)或肌酸磷酸激酶(CPK)數值變化,建議在服用期間定期監測。如有明顯肌肉疼痛、極度疲勞等情況,應立即停用並諮詢醫師。

此外,某些藥物可能影響該產品的代謝,如降血脂藥(fibrate 類)、免疫抑制劑(Cyclosporine)、抗真菌藥(Itraconazole)、部分抗生素(Erythromycin)等,應由醫師評估是否適合同時使用。


血脂管理與健康生活方式


即使使用降血脂藥物,健康生活習慣仍是維持血脂穩定的關鍵。以下方式有助於降低血脂並維持心血管健康:

健康飲食:減少油炸、高膽固醇食物,多攝取高纖維蔬果
規律運動:保持規律的運動習慣,如:快走、游泳或騎腳踏車
體重管理:避免過重對血管健康的影響
戒菸限酒:減少對心血管的負擔,幫助血脂維持穩定


諮詢醫師,制定個人化血脂管理計畫


如有血脂異常的疑慮,建議進行健康檢查,並與醫師討論合適的管理方式,包括藥物選擇、劑量調整與生活習慣改善,以維持長期的心血管健康。


孫政醫師門診表





蔡銘娟醫師門診表





2025年3月8日 星期六

中醫治療過敏性鼻炎




#Adobe_Stock


C男孩,今年4歲,中班。自從上幼稚園後,進入了毒窟(誤),感冒不曾間斷,感冒才剛好轉沒多久,又再度感冒。只要一感冒鼻塞、咳嗽都會落落長的很難好,伴隨著食慾越來越差,身體也越來越瘦弱,所以轉求中醫治療。
經過天韻中醫蔡銘娟醫師的調養,感冒頻率減少、食慾增加、鼻塞跟睡眠狀況也改善許多。


是感冒或是過敏?


C男孩的父母一來診間,就很疑惑的問我,C男孩到底是過敏還是感冒呢?有的醫師說C男孩是感冒,但有的醫師說是過敏,為什會不同的判斷呢?
向C男孩的父母了解了一下狀況,小孩在上幼稚園前是否會有早晚流鼻涕,或容易打噴嚏的情況?

C男孩的父母回答:會。

我跟C男孩的父母說:弟弟有過敏體質,因為剛上幼稚園初次接觸較多的小孩,所以比較容易感冒。醫生以就醫時的症狀作判斷,就會出現過敏或是感冒答覆。

根據統計台灣鼻子過敏的人數約占總人口的20%~40%,而且鼻過敏人數有增加的趨勢,也就是說每3人就有1人有鼻子過敏的狀況!

過敏跟感冒常常讓人搞不清楚,因為過敏和感冒都會流鼻涕、頭痛、鼻塞、咳嗽。但是還是有一些方法可以鑑別過敏跟感冒的不同。

1.過敏症狀會有時間性:
感冒時,會有幾天的病程,一天內的症狀不會很明顯的改變,或是可觀察到症狀漸進式變化,且症狀會持續好幾天。
過敏時,流鼻涕、鼻塞、咳嗽等症狀常常於一天內時好時壞,通常是中午或是離開有過敏源的環境時症狀就會明顯緩解。

2.過敏症狀會有接觸史:
過敏症狀常常會因接觸到過敏源而導致過敏症狀加重,相反的感冒不會。

3.過敏不會發燒

4.鼻子過敏時鼻涕不會黃稠


為什麼會黑眼圈?


鼻子過敏時,鼻內的黏膜腫脹導致鼻塞,影響到鼻部血液循環,同時也影響到眼部靜脈回流,所以眼周的血流瘀滯、血管擴張,而造成黑眼圈。


過敏性鼻炎 vs. 血管運動性鼻炎


血管運動性鼻炎很多症狀跟過敏性鼻炎相同,但發生的原因不同,是一種非過敏性的鼻炎。

血管運動性鼻炎是因為受到環境冷熱、乾濕變化、壓力、情緒的刺激、自律神經、或內分泌失調,而造成鼻黏膜血管擴張充血,引起鼻水或鼻塞。而過敏性鼻炎通常有確定的過敏源接觸史或是一天中特定時間症狀較明顯。


三伏貼、三九貼對過敏性鼻炎有幫助!


三伏日是一年中最熱的時期,為夏至後的第三個、第四個及立秋後第一個庚日。主要是利用天氣最熱時,人體的腠理較疏鬆,且人體的陽氣最旺盛,利用中藥貼敷,來幫助人體驅散伏邪(風、寒、濕邪),達到冬病夏治的目的。

相對的,三九日是一年中最冷的時期。為冬至後九天為一個周期,所以第一個九天為初九、第二個九天為二九及第三個九天為三九。主要是因為天氣最冷,人體的陽氣也潛伏,也容易受環境的陰邪清侵犯(風、寒、濕邪),利用中藥貼敷補益人體陽氣、調整氣血,治療冬天易發的疾病。


根據最新的研究,韓國東國韓醫醫院(Dongguk University Korean Medicine Hospital)針對60位具有呼吸道疾病的兒童於2015年進行三伏貼治療,並於2016年進行問卷調查,並將結果發表在European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的期刊。

結果發現,這些兒童得到感冒、鼻炎、中耳炎、扁桃腺炎的頻率跟天數減少,而且呼吸症狀調查21(WURSS-21)也明顯改善。

Ref:Clinical effectiveness of the Sanfu herbal patch at acupoints for respiratory diseases including otitis media in children: A pilot before-and-after study.European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2017,Feb(10):1-7


過敏性鼻炎中醫的治療


過敏性鼻炎在中醫古籍其症狀接近中醫古籍的鼻鼽(ㄑㄧㄡˊ)、鼽涕。
隋‧巢元方《諸病源候論》裡指出:「肺氣通於鼻,其臟有冷,冷氣入乘於鼻,故使津液不能自收」。
巢元方認為鼻涕是因為肺虛冷,故寒邪乘鼻時,津液無法收澀,而鼻流清涕。

金代劉完素在素問玄機原病式中提到:《經》曰:鼻熱者,出濁涕。凡痰、涎、涕、唾稠濁者,火熱極甚,銷爍致之然也。或言鼽為肺寒者,誤也。彼但見鼽、嚏、鼻窒,冒寒則甚,遂以為然。豈知寒傷皮毛,則腠理閉密,熱極怫鬱,而病愈甚也。

劉完素臨床上觀察到鼻鼽鼻嚏並非全因肺寒所造成,而是因為熱鬱在體內,所以遇寒時鼻流清涕、鼻塞、噴嚏時症狀會更為明顯。

清代名醫張璐在張氏醫通裡曰:鼻淵、鼻鼽,當分寒熱。若涕濃而臭者為淵,屬熱,清涼之藥散之;若涕清而不臭者為鼽,屬寒,辛溫之劑調之。
張璐認為多涕的病患,應先分明是鼻淵或鼻鼽,如果清涕不臭者為鼻鼽。鼻鼽為肺寒,應該用辛溫之劑來治療。

由此可知,古代醫家認為,鼻鼽、鼽涕可為寒可為熱,治療上應先分寒熱,再者還得考慮是否外邪及臟腑虛弱之問題。過敏性鼻炎其症狀為:晨起清涕、噴涕多、午後緩解、鼻黏膜多蒼白腫脹、遇寒或過敏源時症狀較顯等。以中醫的辯證上是屬於表衛氣虛的範圍。治療上,應再考量中醫臟象的肺、脾、肝、腎是否虛弱,補益其虛,以鞏固療效。


過敏性鼻炎生活上該注意甚麼?


1.規律運動

2.充足的睡眠

3.避免寒涼或刺激性食物

4.避免汗出當風或運動後冷飲

5.絨毛玩具或床單、被單、窗簾定期清洗

6.進出冷熱溫差大的環境盡量戴口罩或穿著薄外套

7.塵蟎多的環境盡量戴口罩

8.保持居家環境的清潔、並注意潮濕的環境多除濕

9.可常用濕熱毛巾熱敷外鼻部


結論


過敏性鼻炎雖然沒有致命性的危險,但卻對許多大人及小孩相當困擾,同時也會影響小孩的發展和學習。

過敏性鼻炎沒有治療控制,則容易併發鼻竇炎、鼻瘜肉、肥厚性鼻炎的問題。輕度的過敏性鼻炎是可以經由飲食控制、避免接觸過敏源、良好的生活習慣得到好的控制。

但是如果上述狀況注意下,過敏狀況仍然無法改善,建議還是找合格的中醫師進行治療,依照不同體質作中藥調養,不要讓過敏的狀況影響工作、學業和生活的品質。


蔡銘娟醫師門診表





 桃園天韻門診預約



2025年2月21日 星期五

蔡銘娟 副院長





學歷


.成功大學化學系
.成功大學化學所碩士
.中國醫藥大學學士後中醫系


經歷


.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
.三峽慈恩中醫診所主治醫師
.三峽仁合中醫診所主治醫師


專長


以望聞問切四診合參搜集病症,並以八綱辨證定位疾病的病證病性。依據疾病的病證, 知犯何逆,博採古今名醫效方,隨證治之。


主治


.感冒、咽喉痛、咳嗽
.白帶、不孕症、產後調理
.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
.皮膚炎、濕疹、痘瘡、水腫
.睡眠障礙、頭痛、眩暈、掉髮
.肌筋膜及筋骨疼痛、扭傷、坐骨神經痛
.過敏體質調養、過敏性鼻炎、慢性鼻炎、小兒發育不良
.腸胃疾患、腸胃脹氣、便秘、腹瀉、胃食道逆流、納差納呆
.月經不定期、多囊性卵巢、更年期症候群、經前緊張症候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