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25年8月1日 星期五

痔瘡(Hemorrhoids)






"便祕是痔瘡的前兆"的廣告台語口白應該很多人都聽過,痔瘡與便祕息息相關,每個人都可能存在痔瘡。

門診中曾遇到許多男性患者有痔瘡問題,比較多是中年大叔,平日工作勞力,時常久站、久坐,多數外食口味重,排便通常不順暢或者便秘,尤其熬夜、抽菸、喝酒後痔瘡壓迫就變嚴重,甚至有大便出血症狀。

就診西醫大腸鏡後如果沒有異常,痔瘡2-3度通常就是給予軟膏、栓劑治標,緩解患處的腫脹、疼痛、出血等,門診的患者反應外用藥後肛門的壓迫感常容易再作怪,搭配中藥標本一塊治療改善痔瘡的壓迫,可以減輕患者股中疼痛的困擾。


簡介


許多成年人可能都曾經歷過有痔難呻的困擾,直腸下端的靜脈被壓迫而腫脹就容易形成痔瘡,長期便秘或腹瀉是誘發的主因,肛門括約肌包含平滑肌及橫紋肌配合排空糞便,周圍還包含血管組織,當遭受持續壓迫就容易形成小型囊袋,痔瘡的外觀看起來像顆粒狀凸狀物。

依據嚴重度可以分成四種,包含:

第一度 | 痔瘡未脫出肛門
第二度 | 脫出肛門可自動縮回
第三度 | 脫出肛門需外力復位
第四度 | 脫出肛門無法復位




中醫如何看待痔瘡


大腸者,傳導之官,化物出焉,說明大腸是脾胃運化之物的傳輸管道,上游出現異狀可能就會導致大腸末端出血的現象,中醫稱作便血,臨證可能是腸風或者臟毒導致的近血,症狀是先血而後便,出血聚集在大腸、接近在肛門,類似現代醫學所講的痔瘡。

  • 腸風出血無明顯肛門疼痛,血色也較清,比較像是內痔出血,造成出血的風邪可能來自外感或者內傷,治風要清火也要養血。

  • 臟毒的出血相對較濁,常有肛門腫硬、疼痛的困擾,出現痣漏問題,比較像是外痣出血,時常出血不癒就要考慮到肝胃問題。腸為胃關,日常生活習慣重口味、過度飲食,容易造成濕熱蓄積在腸胃道。肝經走過後陰,日常作息不規律、熬夜容易造成傷陰血而化熱,肝主血,熱入血分就容易破血妄行而大便出血。

中醫講的腸風或臟毒類似現代人的痔瘡困擾,病因及嚴重有所差異,但都會造成直腸末端受壓迫而出血。


臨床症狀


  1. 排便出血,通常血色偏鮮紅
  2. 肛門疼痛,肛裂或外痔是主因
  3. 局部搔癢、灼熱、腫脹


痔瘡類型


根據分布在肛門齒狀線的內外位置有三類,包含:

內痔 |
齒狀線內側
直腸末端,通常看不到或無感覺
排便出血,但不疼痛
形成脫垂痔,可能會疼痛

外痔 |
齒狀線外側
可發現分布在肛門周圍
排便出血,有疼痛感
肛門腫脹、灼熱、搔癢
形成發炎、疼痛、腫硬的血栓性痔瘡

混和痔 | 橫跨齒狀線




誘發因素


  1. 便祕
  2. 慢性腹瀉
  3. 排便習慣不良,解便用力或馬桶久坐
  4. 體重過重
  5. 抬舉重物
  6. 久坐、久站習慣
  7. 懷孕
  8. 膳食纖維不足,飲食愛好重口味
  9. 熬夜作息


Dr. LAI衛教


  1. 規律排便,避免解便太用力及久坐馬桶
  2. 多喝水,補充蔬果,攝取足夠膳食纖維(>20克/天)
  3. 適當運動可以減緩痔瘡壓迫
  4. 維持肛門處的清潔及乾燥
  5. 肛門坐浴每日2次、每次10分鐘,可促進局部血液循環
  6. 避免熬夜及飲食太過刺激
  7. 減少飲酒、抽菸
  8. 避免久坐、久站


賴明輝醫師門診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