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25年8月28日 星期四

眼皮腫、鞋子變緊?中醫教你分辨水腫體質






林小姐,38歲,是一位兩個孩子的媽媽。最近她發現,每天早晨起床照鏡子時,眼皮總是腫腫的,好像沒睡好。她以為是熬夜或水喝太多,但隨著時間過去,她連鞋子都變緊,走久了腳踝就腫得厲害。後來甚至出現胸悶、氣短,晚上必須用兩個枕頭才能睡。這時她才驚覺問題嚴重,趕快去看醫生。

醫師檢查後告訴她:這就是典型的「水腫」。


什麼是水腫?


水腫,簡單來說,就是身體裡的水分排不出去,堆積在皮下或體腔內,讓人看起來腫脹。它可以出現在眼皮、臉部、四肢、腹部,嚴重時甚至會全身腫大。

在現代社會,水腫並不少見。它可能是單純生活作息或飲食造成的,也可能反映身體裡更深層的疾病問題。


為什麼會水腫?


中醫觀點

人體的水液循環,需要肺、脾、腎三臟的協同:

  • 肺:調控水液的輸布,像「水道的開關」。
  • 脾:負責運化水穀精微,好比「輸送站」。
  • 腎:掌管津液排泄,決定「水能不能出去」。

這些功能失調,就會導致水液積聚成水腫。常見原因包括:

  • 外感風寒濕熱,阻礙水液代謝
  • 飲食過度生冷或鹹膩,損傷脾胃
  • 長期勞累或久病體虛,導致腎氣不足
  • 濕熱或瘡毒侵襲,影響肺脾功能

西醫觀點

  • 腎臟疾病:腎炎、腎病症候群,腎臟過濾水分的能力下降。
  • 心臟衰竭:心臟無力,血液回流受阻,水分滯留。
  • 肝臟問題或營養不良:血中白蛋白不足,水分容易滲到組織。
  • 內分泌失調:例如甲狀腺功能低下。

常見表現


  • 初期:眼皮浮腫(林小姐最先注意到的症狀)。
  • 進一步:腳踝、小腿腫脹,鞋襪變緊。
  • 嚴重:全身腫脹、呼吸困難、心悸,甚至胸水、腹水。


中醫辨證——陽水與陰水


  • 陽水:腫得快,常從臉開始,皮膚緊繃發亮,伴口渴、尿少、便秘,多屬「實證」。
  • 陰水:腫得慢,常從下肢開始,皮膚鬆軟,伴倦怠、怕冷、便溏、尿少,多屬「虛證」。


治療方法


中醫

  • 陽水:重點在祛邪、發汗、利尿、健脾。
  • 陰水:重點在扶正、補氣溫陽、健脾益腎。
  • 虛實夾雜:一邊去除病邪,一邊調養體質。

西醫

  • 利尿劑幫助排水
  • 治療根本疾病(腎、心、肝)
  • 視情況補充白蛋白

預後與日常調養


  • 短期或因飲食、作息引起:調整生活即可改善。
  • 慢性或因心腎疾病引起:需要長期治療與監測。
  • 危重表現:胸腹水、呼吸困難、尿閉、血便,要立即就醫。

生活建議:


  • 腫脹明顯時,無鹽或低鹽飲食;腫勢緩解後,再逐步恢復普通飲食。
  • 忌食酒、辛辣、油膩食物。
  • 保持規律作息,不要熬夜或過度勞累。
  • 適度運動,幫助水液循環。
  • 長期臥床者要注意翻身,避免褥瘡。


中醫如何幫助林小姐?


內服中藥

中醫師診斷她屬於脾腎虛弱,開立以下方向的藥物調理:
  • 健脾益氣:幫助水分代謝
  • 溫腎助陽:改善腎氣不足
  • 利小便、化濕氣:讓體內積水慢慢排出

茶飲調養

日常搭配「消水祛濕」茶飲,取代部分水分攝取,達到祛濕健脾的效果。


針灸治療

林小姐每週針灸 1-2 次,有時配合艾灸溫補,幫助改善脾腎陽氣,提升水液代謝。


林小姐的恢復情況


經過中醫治療:
  • 早晨眼皮浮腫明顯減輕
  • 下肢不再腫脹,鞋子恢復合腳,走路輕鬆許多
  • 胸悶氣短改善,晚上能平躺入睡
  • 不再倦怠,整體感覺輕盈

醫師提醒她:即使水腫消退,也要持續健康飲食、規律作息、適度運動,並透過健脾益腎的日常調養來預防復發。


溫馨提醒


水腫不只是單純的「胖」或「水喝多了」,它常是身體功能失調的信號。及早就醫,配合飲食與生活調養,才能真正讓身體回到平衡。


孫政醫師門診表





游雅茹醫師門診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