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25年8月12日 星期二

胃酸逆流別輕忽,中醫調理有妙招




#Adobe_Stock


許多人都有過胃酸逆流的經驗,尤其是在大餐過後或睡前吃宵夜時,胃酸逆流的症狀更是明顯。胃食道逆流的症狀主要包括胸口灼熱胃酸倒流到喉嚨,甚至引發咳嗽聲音沙啞,長期忽視可能會傷害食道,導致食道炎甚至其他嚴重的併發症。


胃食道逆流為什麼會發生?


西醫認為胃食道逆流症(GERD)主要是由於下食道括約肌鬆弛,無法有效地關閉,使胃內酸性物質逆流至食道,刺激食道黏膜造成不適。此外,肥胖、飲食習慣不良(如過量飲酒、咖啡、辛辣油膩食物)以及壓力過大,都可能加重症狀。長期胃酸逆流可能增加罹患食道癌的風險,應及早診斷與治療。


中醫如何看待胃食道逆流?


從中醫角度,胃食道逆流與脾胃、肝氣之間的失調有密切關聯。常見的證型包括肝胃不和、脾胃虛弱、胃熱內盛等。

  • 肝胃不和:多因情緒壓力過大,肝氣鬱結橫逆犯胃,導致胃氣上逆,出現胃酸逆流、胸脅脹悶、易怒等症狀。
  • 脾胃虛弱:脾胃氣虛,無法有效推動胃腸蠕動,使食物停滯胃中,產生胃氣上逆,症狀表現為食後腹脹、胃酸逆流、疲倦無力。
  • 胃熱內盛:多由不當飲食,如過多辛辣刺激、油膩或菸酒過度,產生胃部燥熱,胃火上炎,出現胃酸逆流、口苦口乾、口臭等。


中醫如何深入調理胃食道逆流?


  1. 強化脾胃運化功能:
    除了透過日常飲食調整,中醫會依據個人情況採用健脾益氣、化濕降逆的方式,逐步改善脾胃功能,從根本減少胃酸逆流症狀的反覆發作。
  2. 全面紓解肝氣鬱結:
    中醫強調「肝主疏洩」,長期壓力會影響肝氣順暢運行,引發氣血不順。因此,除了使用疏肝理氣的藥方之外,也建議患者透過冥想、瑜伽等放鬆技巧,進一步調節情緒和改善氣機。
  3. 強調生活調養與規律作息:
    規律的生活作息能有效提升脾胃的自我調節能力,建議規律飲食、避免暴飲暴食。此外,每日適量的運動,可以幫助促進腸胃蠕動,增強消化功能。
  4. 針灸與穴位按摩的綜合療法:
    針灸透過刺激特定穴位,有效調整胃腸道的功能,減少胃酸逆流的發生。此外,針灸還能舒緩情緒,幫助改善因壓力所引發的胃食道逆流。

日常生活中也可透過自我按摩內關、足三里、中脘、太衝等穴位來緩解不適。 

胃酸逆流看似小病,但忽略治療可能會演變成慢性病,影響生活品質與健康。透過中醫整體辨證調養,配合針灸穴位按摩保健,全面改善脾胃功能及情緒狀態,重拾輕鬆舒適的胃部健康。


孫政醫師門診表





游雅茹醫師門診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