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25年4月26日 星期六

汗皰疹(Dyshidrosis)的中醫治療



 
#Adobe_Stock


L小姐是一位家庭主婦,每當打掃家中環境接觸到許多清潔劑時,手指都會生出許多小水泡,同時伴隨著皮膚紅癢,搔抓小水泡時還會破皮出水。入秋以來天氣忽冷忽熱,怎麼連腳趾也開始產生小水泡,L小姐十分困擾而前來看診,原來是汗泡疹出來作怪了。
 

汗皰疹也是濕疹


汗皰疹是濕疹的一種,表現以小水泡為主,患者會有搔癢感,常自行或搔抓後破裂出水,乾燥後脫皮。汗皰疹好發於手掌、手指及足趾,一般發作約2週,容易有復發的情況,20-50歲的男女皆可患病。雖然叫做汗皰疹,卻與汗腺功能異常無關。



 

汗皰疹常見的影響因素


1. 異位性、接觸性皮膚炎
2. 皮膚真菌感染引起的自體免疫反應
3. 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
4. 多汗症
5. 吸菸
6. 紫外線
7. 基因遺傳
8. 生理或心理壓力
 

中醫文獻


汗皰疹其實不是文明病,古時候就有了。在中醫文獻中與汗皰疹類似的病況有「螞蟻瘡」和「瘑瘡」。
以下是中醫典籍常見對於汗皰疹的描述:
《瘍醫大全》:螞蟻瘡,多生於手足,形如蟻窩,儼如針眼,其癢入心,破流滋水。
《諸病源候論》:瘑瘡者,由膚腠虛,風濕之氣,折於氣血,結聚所生。多著手足間,綈相對,如新生茱萸子,痛癢,抓搔成瘡,黃汁出,浸淫生長柝裂,時搓時劇。
《本草綱目》:瘑瘡生手足間,相對生,如茱萸子,疼癢浸淫,久則生蟲
《醫宗金鑒》:瘑瘡每發指掌中,兩手對生茱萸形,風濕癢痛津汁水,時好時發久生蟲
 

汗皰疹的中醫治療


在臨床上常見的汗皰疹證型大部分為『濕熱』體質,偶而也會遇到『寒濕』的患者。因此大部分的處方以『清熱利濕』的方式治療,少部分則以『溫陽化濕』處理。
當然中醫的證型很多,如果非『濕熱』、『寒濕』的患者,『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看患者的情況,中醫師們會適當的調整處方的。
 

孫政醫師的門診表